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8万家,“小巨人”1.2万家
时间:2023-08-05

640




之前设定的“到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目标实质上已提前并超额完成。

截至2023年6月末,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比27.7%。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九成。

通过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生态体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2.3万亿元:股权融资7150亿元,债券融资4597亿元,股权质押融资7883亿元。


(如果你是“专精特新”的一员,欢迎联系我们寻求报道。)

作者杨文
编辑六耳
来源直通北交所


7月26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正式开幕。


本届“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会期为7月26日至28日。大会主题为“专精特新,蓄势聚力”。


在26日上午的主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众多人士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展开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贡献了不少干货。



-1-

全国“小巨人”已达1.2万家

超额完成“十四五”培育目标


26日上午主论坛上发布的消息显示,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


另外,“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7项。超过2000家“小巨人”企业近两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正在杭州举行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从时间上来看恰好是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完成公示之后约一周时间。


据悉,今年各地“小巨人”申报数量大幅上涨,而整体认定通过率却并不高。“小巨人”评审愈发严格。


据统计,在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时间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数量增涨均超过50%。然而,通过率却逐年下降。


就拿刚刚公示的第五批“小巨人”来说,全国共有3671家企业成功入围,相较于第四批的4357家,减少了15.7%。


从全国范围来看,仅2个省份保持增长:江苏增长87%,广东增长47%。内蒙古和宁夏数量保持不变,其它地区入围数均出现下降。


即使在门槛提高、评审趋严的情况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仍然较为可观。


截至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2万家。如此一来,之前设定的“到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目标,实际上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


直通北交所发现,与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据对比,江苏、四川、上海、河北、天津表现突出,位次都有明显变化。


比如,在Top10省份中,江苏省入围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已经取代浙江省排名第一;四川省这次也发力了,挤进前十榜单;上海市超越安徽省,位次从第8上升到第7。


河北省和天津市虽未进前十,但位次也有跃迁,分别从第13升至第11、第17升至第12。


值得一提的是,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以310家的数量独占鳌头,而宁波、青岛、厦门、大连分别为69家、39家、25家、12家,合计145家。深圳的数量是其它四市之和的两倍还多。


深圳还是凭借一市之力,几乎与浙江省(宁波除外)的315家相差无几。


因此,在第五批入围名单中,苏粤浙依旧领跑全国,深圳市几乎赶上浙江省。



-2-

A股已有1446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约占28%


本届“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证监会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发表了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讲话。


据介绍,截至2023年6月末,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比27.7%。2023年1~6月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占比59%。


该负责人表示,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相关部门在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完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机制安排。


例如,提升资本市场包容度,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沪深交易所发挥覆盖全国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功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常态化咨询服务;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精简发行条件,设置多套上市标准,允许尚未盈利企业上市,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度。


同时,深化新三板改革,逐步夯实新三板的规范培育服务功能,形成了“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截至2023年6月末,新三板挂牌的中小微企业6016家,占比超九成。


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国家还设立并建设好北交所。据悉,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九成。


通过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生态体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2.3万亿元:股权融资7150亿元,债券融资4597亿元,股权质押融资7883亿元。


再如,创设专精特新专板。相关部门先后启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及单项试点,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已公示第一批9家专板建设方案的备案名单;基本搭建完成基于区块链且适应中小微企业需求和特点的场外市场架构,逐步建立起与其他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


截至2023年6月,专精特新专板服务中小微企业19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1911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1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235家(培育7903家);累计转交易所上市121家,转新三板挂牌871家;


在完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方面,监管层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持续推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份额转让试点,推动“投资-推出一再投资”良性循环。


截至2023年一季度,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在投中小企中小企业发展业项目8.61万个,在投金额2.61万亿元;在投高新技术企业项目6.02万个,在投金额2.64万亿元;在投初创科技型企业的项目数量2.85万个,在投金额5666.08亿元。


证监会还支持中小微企业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


2018~2022年,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行公司债券1.76万亿元。2022年,中小微企业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券1022只,融资金额7646亿元;发行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111只,融资金额1202亿元。


此外,丰富金融期货产品体系,提供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


上市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是配置专精特新等中小上市公司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推动期货公司加大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力度。开展基差贸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贸易额风险管理服务2235亿元。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112.14亿元。



-3-

专家建议专精特新企业

立足于绿色化、数字化赋能的实体经济


那么如何更加有力有效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呢?


上述证监会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各方合力,共同优化企业发展成长的外部环境。


企业要强化合规意识,抓好董监高“关键少数”,完善公司治理,使企业成长路径更畅通。


各类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强化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使金融服务更直达高效。


具体来说,监管层一方面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稳走深走实,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和监管透明度,发挥好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功能,畅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在北交所上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融资。


同时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不断完善制度规则体系,深入推进区块链建设;丰富服务工具和产品,协调相关方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外,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完善监管规则,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具体政策举措,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科创企业的质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演讲中则建议,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本建设,培育大国工匠;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也要立足于绿色化、数字化赋能的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一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已经主动迎接数字化、绿色化实体经济的发展浪潮。在全球竞争中,这些企业往往更有韧性和可持续性,已经形成具有国内国际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甚至已成为一些领域的领头羊。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2082号-2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新华大厦6层(南办公区) 邮政编码:100045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锦江会议楼北楼2层(北办公区) 邮政编码:100045
 

微信公众号

客服咨询